人工智能最終可能控制人類嗎
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設計出來的,因此不可能超過人類。但實際上,人工智能是人類智慧與機器進化的結合,具有超過人類智慧的能力與趨勢。因此,人工智能對未來人類形成“控制”這種可能是存在的。
人類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物種退化
隨著人工智能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會形成一種類似于資本控制的控制形態(tài),即人類由于高度依賴人工智能形成整體上的物種退化。
例如,在一個高度智慧化的時代,出行有自動駕駛,飲食有自動做菜的炊具,社交有人工智能的安排或者有機器擬人化的伴侶,生育孩子則有智能化的撫育器,社會治理和決策則由中央巨型智慧體進行判斷。那么,人類整體上,就逐漸演變成一種高度依賴人工智能存在的物種,雖然人類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整體上的能力會增強,但人類作為獨立的個體則會相應地退化。這就存在一種總有一天人類無法理解人工智能,從而在這一互生的體系中失去相應的位置和必要性的可能。
人工智能自身對人類的控制
人工智能的進一步演化,則會形成其發(fā)展歷史上的第二次躍遷,即人工智能壓倒性地超過人類智慧,并具備了自身的主體意識,從而開始擺脫客體的屬性,反過來控制人類。這就形成了人工智能自身對人類的控制這一形態(tài)。對于這種形態(tài)的存在,則要滿足以下條件。
第一,是人工智能要具有自我意識。這并不是指人工智能在處理外界輸入時的判斷和反應超過了人類,而是人工智能要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識,從而將自己與人類主體區(qū)分開來。這一點在當前的人工智能界依然存疑,但具有其實現(xiàn)的可能性。
第二,人工智能能夠從控制人類身上得到基本的經(jīng)濟利益。這就要求人類本身能夠完成人工智能所不能完成的必要工作。對人工智能系統(tǒng)本身來說,高度依賴人類的工作是對人工智能本身的維護和更新,這也包括不斷用人類智慧去完善人工智能。
第三,人工智能具有控制人類的手段。未來的人工智能顯然具有控制人類的手段,伴隨著整個經(jīng)濟體系的智能化,大部分的物質生產過程由人工智能體系所控制,公共管理領域引入人工智能與暴力體系引入人工智能,會使人類在經(jīng)濟、管理和暴力領域都置于人工智能的控制之下。更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人類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會更好地增進人類的公平,提供更好的治理。這就使得在思想上具有了人工智能可能控制人類的正當性觀念。
第四,人工智能具有控制人類的必要。這里的必要主要是指如果不控制人類,人類可能具有隨時關閉乃至消除人工智能自我存在的可能。如果假設宇宙中任何個體形成的自我意識都具有保護自我存在和延續(xù)的目的和行為,那么,人工智能可能會主動控制人類,以防止人類關閉它們。
人類的選擇與對策
對于第一種情形,確保人類的自我延續(xù)和獨立,從而避免人類的退化,將是從現(xiàn)在開始的一個命題,但人類依然具有較為從容的時間和主動權。對于第二種情形,則是當前就要開始著手避免的。一個有效防范人工智能自身控制形成的機制則包括四個層面:第一,從動機和利益出發(fā),讓人工智能不想控制人類。第二,從倫理、邏輯與規(guī)則出發(fā),讓人工智能不愿控制人類。第三,承認人工智能的權利和相互擺脫恐懼,讓人工智能不必控制人類。第四,建立最后安全機制,讓人工智能不能控制人類。
未來的人腦通過連接著千萬種神經(jīng)元的無線植入器成為一個超級終端,與外部世界進行聯(lián)機交互,不需要任何學習成本獲得足夠的知識儲備,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有可能被迅速抹平,這是否超出了普通人所能理解的范疇?
目前全球尚沒有國際認可的腦機交互管理規(guī)范,只是一些不具備強制力的原則,比如,禁止聯(lián)網(wǎng)傳輸腦機交互數(shù)據(jù)、禁止遠程操控等,遠遠跟不上技術進步。未來能否預防潛在風險,避免其成為黑客泛濫的真空地帶,都在考驗人類的智慧。